中国应趁低油价 加快石油储备

时间:2016-02-04 09: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

[现状是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十分缓慢。按照当年的计划,三期工程到2018年建完,总共存油6600万~6800万吨,然而目前只建成了约2000万吨]

现在石油价格如此低迷,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国,到底能享受多少好处?

好处当然巨大,只可惜恐怕难以持久。

原因在于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太弱,故石油储备量很少。油价这么低,也只是眼睁睁看着,而没有趁低价多买些回来。

先看一下中国目前的石油储备基本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至2015年年中,共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2860万立方米(石油比水轻,每立方米不到一吨)。

2860万立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听上去好像很大,但按照中国每年石油消费量的总量来看,这是九牛一毛:2014年,中国消费石油达5亿多吨。

国际能源署设定的一国石油储备的安全标准线是90天。按照这个基本标准,按照我国2014年的消费水平计算,我国应有的石油储备量应为1.27亿吨。现有的原油储备量,连标准线的零头都不到。

那为什么不趁着油价便宜赶快多存储一些呢?我们看到这受制于储备能力和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我国的能源储备主要分为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两种,存储太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家储备油库建设非常缓慢;二是民营的商业油储备体系几乎没有启动。

这两件事都跟国家发改委有关。对于前者而言,国家储备油库由发改委主导建设;后者情况很复杂,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锄制和体系,民企存储原油还缺乏商业模式,不过有一点:民营企业想要进口原油,须由发改委审批。在目前的原油进口渠道中,“三桶油”占据近乎垄断的地位。

其实,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早就引起了重视。早在2001年,“十五”计划就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2003年5月,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运作,标志着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12月,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2008年8月正式划归国家能源局,是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和管理的执行机构。

我国从2003年起开始建设储备基地,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储量计划是第一期1000万~1200万吨,约等于中国3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2800万吨。

然而2003年至今,已经13年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建设进度怎样了呢?

现状是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十分缓慢。按照当年的计划,三期工程到2018年建完,总共存油6600万~6800万吨,然而目前只建成了约2000万吨。

而这还是2015年冲刺的结果,之前动作更慢。国家统计局2014年11月公布的信息称,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只有1243万吨。

我们发现战略储备油库的建设速度,在所有政府主导的基建类项目中,可能是最慢的。比如,可以跟这两个数据做个比较的是:2002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还只有2.4万公里,到2014年底已达11.2万公里,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4年,高铁刚刚开始建设,而到2014年底,高铁已突破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我们知道国际石油价格跌幅已深,随时可能向上突变,一旦石油价格涨上去,中国就真的错失这次储备原油的好机会了。

这一轮油价暴跌,原因复杂,并非全是石油供需基本面引起,还有国际政治较量这一短期因素。由于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危机,与西方国家矛盾加深,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的对象。油价暴跌引起俄罗斯经济衰退,为它们所乐见。

由此不难预见,一旦俄国与西方关系变化,再加上油价此轮跌幅实在太深,油价随时可能出现绝地反击。留给我们储油的时间窗口已经很有限了。

石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如今,近邻日本的石油储备满仓满囤;反观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如此薄弱,为什么有关部门就没有紧迫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