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油地质理论的深化和勘探技术的提高,我国石油储量稳步增长,但从储量增长的构成看,大约65%的增量来自已开发油田。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结果显示,东部油区远景资源量为418亿吨,占全国的39%;地质资源量为324亿吨,占全国的42%;可采资源量为100亿吨,占全国的47%。
石油行业油水分离是石油生产地面工程中重要环节,也是油气开采领域的关键装备之一。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增长,采出液中含水率逐年增加,部分油田采出液综合含水率已经超过95%,给已有的处理工艺带来诸多挑战。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偏心管式油水高效快速分离技术,有效解决了油水处理系统所面临的难题,可适用于陆地、海洋平台及海面溢油应急处理等不同领域。
传统的石油行业油水分离器主要是依托重力沉降储罐式分离器,普遍存在体积大、占地多、分离慢和分离效率低等方面的缺点。为克服传统分离器的这些不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团队)率先探索管道式高效分离技术,先后提出螺旋管式分离器、柱形旋流分离器(切向入口/轴向入口)、T型管分离器。
为进一步提升油水分离器的适应性,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了偏心管油水分离器这一变革性产品,在国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尚没有同类产品可以与之比拟,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分离效率高,用于预分水时具有十分优异的分离效果,特别适合用于前端井组就地分水、联合站分离器前预分水等应用场景。
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偏心管分离器由内外两根不共轴线的管道组成,内管道底部开设若干分水口,管道中下部的水相将从内管底部的分水孔流出到环空之中,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对来液流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水的分离。
偏心管分离器运行时仅需将产品接入生产管线之中,内管连通油水混合来液,在分水口端即可分出预期的水量。偏心管油水分离器如下图所示:
偏心管分离器的适应性很强,可用于原油密度≤0.95g/cm3,含水率<97%,油品粘度<2000mP.s的来液情况,偏心管分离器可以分出来液中游离水的60-85%,分出的水中含油率可达500mg/L以下。若入口添加破乳剂,则取水口含油可达100mg/L以下。
流体通过偏心管分离器仅需2-3分钟,管中油相和水相上浮和下沉的距离很小(液滴迁移距离小),凸显了分离原理的浅池效应,且油水两相在动态流动过程中实现分层和分离,使分离效率远远高于重力沉降罐。
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偏心管分离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造价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含水的油水混合液预分离。根据实际使用目标偏心管分离出的富油相经旋流和很小的重力沉降罐分离后,油相和水相都能达到分离指标。
下图为油田现场测试取样和化验数据(分离出约65%含水,水中含油162mg/L和21.1mg/L)
油水偏心分离器作为一种小型高效分离器,在油田推广应用时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能够优化油田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偏心管分离器进行油水预分离时,原则上不需要加温,不需要添加破乳剂,能节省大量的能耗和药剂,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偏心管油水分离器可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可降低人工费等后期成本。
当采用偏心管分离器和旋流气浮油水精细处理设备联合使用时,可实现边际油井分水后的就地回注,可以极大的节省运输费。根据国内某油田对采用偏心管分离器的相关测算,以井组采出液液量300m3/d,含水率80%,分水60%,运输17km的边缘井组为例,年均节省运费超过200万元,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油田生产环节降本增效的重要利器。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油田工况和严苛的工作环境,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创新突破,升级推出的全新一代具有高效、可靠的偏心管式油水分离设备。我们的产品设计紧凑、占地小、安装灵活、运行稳定。
在面对不同区域油田各类挑战时,我们始终保持专业、创新、开放的态度,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化的分离解决方案。无论是陆地油田还是海洋平台亦或是海面溢油应急回收处理,无论是油气水预分离还是微量含油污水的精细化处理,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都有能力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为油田生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石油装备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先导光电集成科技投资合伙企业(中科创星下属投资公司)、合肥晨熹能源科技合伙企业等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于2022年度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联合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行业用户及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油气水多相计量、油气水分离、含油污水精细处理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向智慧油田转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安徽中科引力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的油气处理技术及其产品源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成果,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十三五”期间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之一,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二等奖,并在石油化工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章来源:立方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