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长庆安塞油田原油产量完成计划的100.2%,天然气产量完成计划的103%,油气产量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老油田是稳产的“压舱石”,是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面对资源储备不足、劣质化不断加剧等实际情况,今年年初以来,安塞油田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开发调整、提采试验、技术提升”等重点工作,做稳做实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工程,转变开发思路,着力技术创新,实现老油田产量稳中有升,推进油田开发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
今年上半年,安塞油田老井平均月度自然递减率控制在0.8%以内,油井、水井利用率同比分别提高1%和3.2%,老油田开发形势持续向好。
老油田持续稳产,既是难题,又是必答题。安塞油田成立老油田“压舱石”工程项目组,由采油厂主要领导牵头,明确责任分工和节点目标,以油藏、单元治理为重点,对历年老井年度自然递减率与月度自然递减率的不匹配性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油藏管理与产量运行之间的问题,明确地质工程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技术管理一体化“三个一体化”工作思路。特别是在油藏精细描述方面,立足储层地质特征、剩余油分布、储层时变规律、开发技术策略“四个再研究”,有序推进“自主精描团队”建设,谋划重点区块、典型井组地质建模和数模等工作,明确了低产低效井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向,激发出老井稳产新活力。
“为将安塞油田打造成高效开发典范,我们在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抓好重点工作,优选22个开发单元,集中优势力量,攻关核心技术,实现含水上升率、自然递减率指标硬下降,老油田硬稳产。”长庆油田采油一厂总地质师邵晓岩介绍。
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安塞油田立足技术“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鼓励广大技术人员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思路上不断创新突破,通过对科技创新成果、工作成效价值评价,实现精准激励,全力支持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工程落实落地,为各项业绩指标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以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工程为引领,安塞油田扎实开展注采对应关系研究和成果运用,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26口长停井恢复生产,日增油16.2吨,累计增油1015.6吨。
“水到渠成”,方能驱油见效。针对水驱动用程度低、注采结构不完善等突出矛盾,安塞油田突破当前高含水期油藏稳产的技术瓶颈,积极探索高效挖潜新方向,坚定“注水是稳产之魂”的思想,持续抓好以精细注水为核心的油田稳产工作,重点在注采系统调整、注采结构优化、措施精准挖潜上下大力气,狠抓井筒维护、油藏治理、水质提升、基础工作4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水驱稳产“压舱石”作用,让每一立方米水都成为保障原油稳产的能量源泉。
建立科学的注采关系,才能改善地层“血液”循环,增强驱油能量。针对主力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水驱效率降低等开发难题,安塞油田坚持“五重”技术路线,深入推进油水井注采关系研究,深化注采结构调整,将“单砂体构型与沉积微相、吸水剖面与注采关系、储层评价与二次解释”充分结合,实现注入、驱替、采出“三个均衡”,推动注采关系研究成果转化,激发效益稳产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技术人员已初步摸排潜力层217层,完成油井补孔措施54口井,注水井补孔6口井,日增油达19.7吨。
“近年来,我们坚持堵、驱结合,多体系治理,通过研究试验,形成了适用不同渗流类型油藏的调剖调驱技术,有效抑制了含水上升速度,控水稳油效果显著。”采油一厂采油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杨晓辉说。
对老油田来说,常规单一开发手段难以长期见效。只有勇于改变思维方式、运用新技术手段,才能突破瓶颈。为确保老油田“压舱石”工程的效果,安塞油田加大提高采收率等技术的攻关力度,以高质量开展试验攻关、持续提升效果为工作主线,重点做好空气泡沫驱稳流配气攻关、微生物驱提升目标菌浓度、化学驱提水驱效率、转变开发方式试验等工作,严格管控方案执行、现场管理、效果跟踪分析等关键环节,为持续稳产做好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针对老油田常规水驱开发有效性逐年降低的问题,近年来,安塞油田在王窑区块积极开展空气泡沫辅助减氧空气驱试验,利用空气较好的注入能力,驱动低渗透油层,并利用泡沫封堵作用,扩大波及体积。地面工艺实现建站集中注入,攻克高压小流量注气计量瓶颈技术,持续优化注入方式,重点开展注入参数调整、单砂体精细刻画、动态监测和气窜井治理4项工作。目前,试验区动态采收率提升2%。同时,安塞油田在王南塞169区块开展微生物活化水驱试验,将生化处理和改善水驱相结合,先后完成水质提升、大水量回注分离等两轮地面流程改造,水质指标优于试验运行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